勇闯领跑之路(二):安徽敢于领跑就要闯出改革路 - 安徽新闻 - 中国·安庆新闻网

2023-04-24 17:12:01

  2016年4月25日,站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原点小岗村,,发出“唯改革才有出路,改革要常讲常新”的号召。

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、关系长远的攻坚战。过去一年,安徽对准经济运行的“病灶”,研究出台“1+8+4”政策体系,全面推进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。

  ——保持定力去产能。完成煤炭967万吨、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,妥善安置职工3.8万人。

  ——因城施策去库存。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,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56.5%。

 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 副主任 吕政: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,安徽坚持从需求出发,工程依托,以企业为主体,提高产品质量,思路是很正确的。

  没有什么比农村改革更能说明安徽勇于攻坚克难的改革精神。2015年7月8日,18位小岗村村民代表喜领首批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》,标志着我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。2016年,安徽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。从“红手印”到“红证书”,千万农民吃上“定心丸”。

 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。全省家庭农场超过4.8万个,居全国首位……在农村改革这一重大课题中,安徽再次勇立潮头,走在全国前列。

 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杜志雄:安徽在(农村)改革方面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,全境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已经全部结束,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。安徽在促进土地流转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也就是经营体系建设方面,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。

  坚持刀刃向内、敢于自我革命,是安徽改革的另一个鲜明特点。

  两个新型服务清单,在全国具有首创性,并与此前实施的政府权力清单、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,共同构成“3+2”清单制度体系,筑牢了政府“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”的制度笼子。

  在“三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的基础上,安徽从2016年9月1日起,正式实施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登记制度改革,实现“一次申请、一窗受理、一站办结”。随着“放管服”改革持续深入,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释放。数据显示,2016年安徽新登记市场主体61.94万户,同比增长28.03%。

 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。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(市),天长市首创“县域医共体”模式,为破解医改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。这个模式既有效实现分级诊疗,又大大降低医疗费用,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。。

  “天长模式”引发全国媒体高度关注。这个现象级的改革样本,正是安徽医改的生动缩影。2016年,安徽进一步加强医疗、医保、医药“三医联动”;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,扩大县域医共体试点范围;在全国率先出台药品流通“两票制”……一系列举措,掐准了利益关键点,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 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:安徽一直是一个改革者。我们到这来看到安徽这么多医改项目,给我们很多启发,改革将有助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,所以安徽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的典范。

  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蹄疾步稳,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
  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持续推进,国资国企改革、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,编制周转池制度率先实行……围绕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,安徽牵住改革“牛鼻子”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,形成了不少富有安徽特色的改革亮点。

  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,安徽正在以改革的新作为厚植竞争的新优势,以改革的新突破开创发展的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