滚蛋吧,校园贷!正规军入场广东:建行贷款利率5.6%- 广州微信本地宝

2023-04-24 17:12:00

这是自2009年银行信用卡退出校园金融服务市场时隔八年之后,以另外一种形式的再次回归。

2002年,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的信用卡,5年后银率网的调查显示,2006年国内在校大学生持卡比例为15.1%,2007年上升到24%。

随后,问题凸显出来:大学生透支信用卡并由家长还款的现象突出。2009年7月,银监会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》,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(附属卡除外)。

校园贷,又称校园网贷,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。其中,包括助学贷款、校园创业贷款和校园消费贷款。师大学生对于校园贷了解多少呢?

曾同学:“我没有接触过校园贷,但是从新闻报道上见得比较多。”

刘同学:“我有接触过校园贷,虽然不是直接地和校园贷发生关系,但是我在网上听过一些新闻。”

大多数大学生都是通过报道了解校园贷的,而自身与校园贷的接触并不多,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。所以我们必须增加对校园贷的了解,才能在我们自己面对资金问题时作出更为冷静正确的选择。

据调查,校园消费贷款平台的风控措施差别较大,个别平台存在学生身份被冒用的风险。此外,部分为学生提供现金借款的平台难以控制借款流向,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。校园消费贷款着实是恶性事件的“高发地”。对于屡屡发生的校园贷悲剧,大家觉得主要的责任在谁身上呢?

王同学:“我认为主要责任在校园贷一方,首先他们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进行低门槛诱骗,其次明知道学生经济能力有限还放出高利率,最后校园贷风控措施不足,为了快速获利不对借贷人身份进行详细核查,这也是不合理的。”

冯同学:“我认为主要责任方是学生自己和经营者。学生本身的物欲膨胀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诱因。但另一方面,经营者也有很大的问题,这种校园贷款往往不会像银行一样有一定的风控措施,而只要依靠学生证或者身份证就可以贷款,更是打着“零利率”、“无抵押”的旗号,坑蒙拐骗,诱惑学生,最终借贷成功。”

 刘同学:“我觉得悲剧的责任方主要有三方面。第一房门也是根本原因就是提供校园贷的组织,他们可能是偷漏子取巧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做事。第二个方面是网络。网络让校园贷的信息传播更近普遍,而学生的甄别信息的能力还不够。第三个方面是学校,学校对于这种新生的事物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。”

的确,一个巴掌拍不响,校园贷市场本身的不规范,一些学生的涉世未深、物欲膨胀的攀比心理、超前消费的消费观念又给了校园贷方利用的机会,而学校面对这样的新事物的不够敏感,没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教育,这一切都成为了一场场悲剧的诱因。

校园贷惨剧一次次发生在大学生当中,今天也许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,但是不做出行动去改变一些东西,明天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朋友就有可能成为它的受害者。所以对于社会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校园贷系统、大学生应该树立里怎样的消费观,大家有什么建议呢?

张同学:“我觉得可以设立专门机构,进行校园的小范围、小面额借贷,使得相关的学生有正规的渠道借款。学生可以利用现在的一些手机APP,记录自己的消费情况,设立消费额度,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消费。学生也可以勤工俭学,知道金钱来之不易,也可以抑制过度消费。”

姚同学:“我觉得相关部门要对不法的借款机构进行监督,禁止“裸贷”等借贷行为;相关的借贷机构也要对学生的借款额度进行规定,根据其信用等级、偿还能力再进行借贷。当然学生本身一定要养成合理的消费观,可以记账,避免不合理的消费,当然如若遇到欺诈或威胁,要及时求助他人,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。”

刘同学:“大学生消费观一直都是话题,学校、家长、还有学生自己都应该在很长的时间内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。对于校园贷这个系统,互联网给了这些新生的机构组织更多的传播机会,但是对于这些新的机构组织,国家和社会应该有很多的限制性的因素。”

吴同学:“我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,还是要以求实心理为主,当自己实在出现有想买的东西,但由于现实条件的不允许,我认为,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,例如做家教,打工等,看自己的双手获得报酬。”

消费,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印记,80后90后更是消费中成长起来的一代,拥有理性的消费观、理财观都十分重要。社会的改变,机制的改变可能需要一定时间,但是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可以马上行动起来的!金钱诚可贵,生命价更高,再怎么困难,也不要为了校园贷而“die”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