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1日,注定是一个被辽阳人铭记的日子。
在“十三五”大幕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,未来五年的辽阳,将展现一幅什么样的发展图景?
,市委书记王凤波在全会报告中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: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!
这是辽阳“十三五”蓝图的顶层设计。
这是辽阳未来发展站位高远的战略定位。
建设“四个辽阳”,是市委紧密结合辽阳发展实际,深入贯彻落实“五大发展理念”和“四个着力”要求,在深入调查研究、集中各方建议、前瞻发展大势的基础上,确定的辽阳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定位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辽阳的生动实践。
远程操控、智能优化、掌上旅游……这些在几十年前还带有科幻色彩的词语,正悄然从“梦想照进现实”,带给了我们便捷生活。紧跟时代的步伐,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:“坚持创新驱动理念,着力建设智慧辽阳”。
智慧建设,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。不融入其中就跟不上时代步伐,就会被抛弃。辽阳已经站在新一轮全面振兴的新起点上,建设智慧辽阳,势在必行,并且势在必赢!
: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,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,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。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,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,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。
打开1万字的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报告,在一连串“热词”中,“创新”一词出现频率高达17次。
创新是继承,更是超越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,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,都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,并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。
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,以创新为驱动,建设智慧辽阳,做好经济转型“加减法”,必将为辽阳在下一个五年抢抓机遇、实现跨越式发展,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。
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一场创新的竞赛。王凤波在各县(市)区调研时多次强调,“要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,走创新发展道路,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”。
面对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,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创新驱动,以促进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等领域的应用为重点,围绕产业、政务和民生三条主线,逐步探索出一条全市产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等同步发展的“高速通道”,让经济发展、社会管理和为民服务充满智慧。
关东才子王尔烈,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,巍峨的白塔、恢弘的广佑寺……这就是辽阳—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诸多历史文化名人、创造了灿烂历史文化的东北第一古城。
市委十一届十次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阐述:文化是城市之魂,文化软实力是一座城市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石。只有坚持文化引领,建设文明辽阳,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、以文兴业,才能在逐步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,持续壮大文化软实力,赢得发展新优势。
争创全国文明城市,将让我们的城市更具竞争力,将让这座城市的成长获得更加丰沛的营养。它是建设文明辽阳的重要依据,更是辽阳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。
“创城促振兴,创城惠民生”。市委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遵循。在争创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,全面提高群众道德素质,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、为他人送温暖、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,不断提升精神境界。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形成推动全民自觉参与共建的强大动力。
: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延续城市历史文脉,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。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、区域文化、时代要求,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,对外树立形象,对内凝聚人心。
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打造“东北第一城”,是坚持文化引领,建设文明辽阳的具体举措,是实现辽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。我们需要坚持久久为功,一年一个台阶,稳步迈进。
城市文明是百姓之福。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是推动全民自觉参与共建的强大动力,更是建设文明辽阳的最终目的。实践证明,一座城市越文明,人们的幸福指数才越高,城市才更有发展优势和竞争力。
(记者 赵会德 单毅恒 杨济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