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阳日报讯 记者刘晓宇报道 8月22日,记者一行来到辽阳县甜水满族乡古家村,远远望去,山坡上一片片杏黄色的榛子林,眼看处暑临近,却不见山上有采榛子的身影。
“估计得推迟几天,今天早上山上还是雾蒙蒙的,水汽大,现在还有一点点青,再上点儿黄就能收了。”记者在山上的一处窝棚里见到了高恩金。
高恩金是古家村的第一批榛农,他告诉我们,以前古家村周围的山上都是榛子林,每到这个时候,满山都是采榛子的村民,然后再拿到集上去卖。最初,高恩金就在乡里倒卖榛子,慢慢地,外地过来收榛子的小贩多了起来,他接触的也多了,才知道在铁岭、开原等地已经有人通过垦复野生榛子亩产达到200多斤,收入很可观。
“我们这儿满山都是榛子树,这么好的资源,为啥不好好利用呢?”2004年,高恩金认准了这个门道儿,和亲戚包了500多亩山地,从第二年开始垦复野生榛子。“周围没有人做这个,我们就是摸索前进,去外边看,看人家的榛子园里是怎么间苗的,通风怎么办,回来我们就照着做。”高恩金告诉我们。
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,高恩金的榛子见了效益,从垦复前亩产不到50斤,到现在亩产达到二三百斤,榛子的收购价也稳定在12元左右,最高时每斤18元,比玉米高出几倍。
俗话说,村看村,户看户。看到高恩金的成功,村民们才发现这满山的榛子林原来是个宝呀!“正是在高恩金的带动下,有的村民也在自家的山上对榛子林进行了垦复,不少村民通过小榛子富了起来,现在全村有小榛子5000多亩。”古家村村主任王洪光说。
几年下来,高恩金对野生小榛子垦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对榛子林的田间管理有一套自己的方法。而近几年,古家村榛子种植户越来越多,包山的成本逐年提高,人工也越来越贵,高恩金的发展受到了限制。
“下一步就准备到外边扩大规模,地方已经选好了,儿子要和我一起干!”高恩金很有信心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