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华侨城杯”第31届楚才国际作文竞赛特等奖名单
|
学生姓名 |
学校年级 |
辅导老师 |
赛题 |
冯千城 |
汉阳区钟家村小学四年级 |
杨 莉 |
《说谎》 |
谭显宸 |
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四年级 |
张 艳 |
《说谎》 |
姚羽捷 |
硚口区东方红小学六年级 |
张 红 |
《如果我有一个妹妹》 |
成琦弘 |
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 |
来晓媛 |
《另一个世界》 |
冷丹琪 |
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九年级 |
张婷婷 |
《金鱼小记》 |
吴国丽 |
华师一附中高二 |
陈春媚 |
《当时只道是寻常》 |
吴云婵
|
武钢三中高二
|
刘辉正
|
《说“任性”》
|
张逸寒 |
新洲一中(邾城校区)高三 |
徐朝霞 |
《云中谁寄锦书来》 |
许诗妹 |
新洲一中(邾城校区)高三 |
舒永红 |
《路过你的时光》 |
陈卓雅 |
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大三 |
|
《边界》 |
廖益聃 |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大二 |
|
《边界》 |
殷原理 |
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 |
|
《灵魂探测仪》 |

( 吴云婵 武钢三中高二 《说“任性”》)
吴云婵的父亲是一位诗人,一辈子与书为伴,给她很大的影响。用她的话说,父亲并没有过多的言传,而是扎扎实实的身教。
父亲常常向她推荐一些名著,并说,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风格、自己的思想。
上到初中,老师发现她的写作天分优势,就刻意培养。
她牢牢记得刘辉正老师的一句话:作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虽然应试,还是要有自己的情感,不要空洞的口号,要有发自内心的声音,什么样的人格写出什么样的文章。
吴云婵喜欢名家散文,如周国平、张晓枫、毕淑敏等不同风格、有思想深度的作品。当然,《西厢记》、《桃花扇》这样的经典,她也深爱。
吴云婵还有一个习惯是,尽可能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发在QQ空间,以便同学之间互相品评。她说,这样可以互相促进,发现优劣,取长补短,共同进步。
看上去,考场作文《说“任性”》似乎只能写成议论文,但吴云婵却别出心裁,根据题意的设置,她让自己的故事以及人物在现实与历史间奇妙穿越,通过这种立体叙事烘托出一个重大主题。
(记者 宋兰兰 陈玲 向洁 杨佳峰 通讯员章小东 邓琦)
【获奖原文】
说“任性”
武钢三中高二 吴云婵
暮霭沉沉楚天阔,江上微波动,浊流暗涡回。一苇轻舟,摇摇晃晃。舟上人,昏昏欲眠。
舟上人便是我,时空记者零零八。
之所以来此,其中颇有因由。近来报社的邮箱里满是触目的标题《现代人何以如此任性!?》,不吝成排感叹号。总编很烦躁,下属很无奈。此番不辞劳苦跨越千年,便是来向楚地曾最任性的先贤——屈原先生取经。
可那沉吟泽畔的三闾大夫今儿个竟迟到了,小生我好生惆怅也!聊翻来前所作采访笔记,不觉喟叹连连。其书曰如下,读者姑且与我打发些等待时光。
一、女孩儿
(为响应国家二胎政策,女孩父母努力一年终得一子。恰欣喜若狂欲奔走相告之际,孰料女孩一哭二闹三上吊,出走割腕又咆哮。噫嘻!痛哉!哀哉!其母不欲且得且失,遂终止妊娠换女平安。而思弃子,岂止涕泪涟涟乎?始觉鱼与熊掌难兼得也,然果不可得兼耶?)
女孩口述因由:“他们爱我十三年了!他们的爱都是我的,那孩子凭什么和我抢!我就是要闹,他们不依我就是不爱我,那我离家出走岂不是理所应当的吗?”
录后有旁批:此之谓恃宠而任性也。而今父母,慎戒之。需授子分享容忍为何物。如斯人爱子,虽曰爱之,实则害之,其何胸襟入社会也!
二、开张公司
(武汉某公司开张,购得糖果数吨,别出心裁,铺就“糖果之路”,如花暄妍,占尽风光,揽客无数。然因后虑不周,一场春日好雨,付却此路于泥尘滂沱。诚可谓,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垃圾山海,细语蚊蝇。)
公司将我堂堂记着推搡出门,气甚倨傲,拒绝采访,拒绝反省。
旁批:此世之所谓“有钱任性”者也。此任性,以有陶朱家底为基础,炒作为目的,考虑不周为借口,浪费为后果。虽腰缠万贯,可以罔度乎?揽客岂用挥霍为?一方口碑,足矣。
合上笔记,恰逢屈原先生负手而来,长身玉立,广袖蕙香。我泛舟相近,单刀直入:
“某素闻先生任性之名。敢问先生,为何任性?”
“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?欲泛泛若水中之凫乎?吾闻浴后振衣,沐发弹冠。不愿与流俗浊世相亲而已。”这回答倒与史书不差分毫。我亦从善如流:“沧浪之水清可濯缨,浊可濯足。某闻道‘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’,先生不容世,世亦不容先生,极尽欺压之能事。即便先生身死,后亦抚掌而快,方如此,先生乃要任性到底吗?”
这话问得尖刻了些。他沉吟良久:“吾向吾道,以身力行,九死不悔,是为周虑。方今之时,我楚满室盈蠹,大梁将倾。任性死谏,或可以我之身死,化大吕黄钟,振聋发聩,警醒世人。如子超然,虽可逍遥世外,终亡国贱俘,为世所弃,朝不虑夕。”
他怅望江口,潮平远水宽,天阔孤帆瘦。“吾闻汝自后世而来,且听一言。吾虽任性,然非不计后果,不顾旁人,不听谏言者。任性倘使失了反省、失了周虑,纵逞得一时之快,则难免遗臭。”
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趋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尘虑萦心,任性何益?祸国殃民。有先生者,目光长远,考虑周全,可见确为时时自问,朝朝自省者也,任性错了目标,则焉可长远?任性失了周全,则谬误百端。有些任性,旁无人指摘,则一错千里。如先生死谏者, 又有几人?某今闻道,拜谢。”
心中豁然开朗。我摇舟且歌且去,闻身后水溅轰然,回顾,屈原已不在原处。
他真是任性到底啊。
先生,其实你,得偿所愿。
回到报社,我摒去长篇大论,只拟写几条总结呈给总编。书曰如下:
任性者,常情也。以周全之虑,采百方之言,任性如一者,实谓坚守本心。以冥顽不化,为利为名而孜孜不倦者,入歧路者也。任性一词,可褒可贬,全凭人心。
总编一览,烦恼顿消:“零零八,还需将你这刨根究底的认真任性到底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