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演讲的题目是《守望乡愁传茶道 创业绿色富茶乡》。
我是武汉市新洲区大别山革命老区—旧街王屋村城楼寨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,只有高中文化程度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当过新洲区农业局涨渡湖农科所职工,南下广州经过商,从事过建筑行业和交通运输业。谈到真正的创业,可以说源于一种对前辈事业的沿袭和传承,源于一股深厚情感的乡愁。
城楼寨是大别山余脉一个神奇的地方,是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,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。早在清朝时就是太平天国的古战场,是蕲黄四十八寨之一,崇山峻岭,蜿蜒起伏,层峦复涧,云雾缭绕,方圆50公里的山峦无污染源,经风化的山石土质最适宜于种植茶叶,我的父亲70年代就在那里开发茶园。
然而上世纪末打工潮的兴起,我与家乡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,山地资源逐渐荒芜,林木经济日益落后,老茶园也频临倒闭。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,我在外从事的行业越走越窄,而崇尚绿色健康、有机环保、休闲养生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,成为人们追逐的潮流。
这时我开始琢磨:如其在外面常年打工劳累奔波,不如回乡利用城楼寨的自然条件,种植茶叶,适应中国人喜爱喝茶的生活习惯。
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儿女时,他们深知经营农业的艰辛,纷纷表示反对。也有从事茶业种植多年的家乡人听了我的想法嘲讽说:“你一名高中生,文化水平不高,既不懂茶叶种植技术,又不懂茶文化,你搞茶叶产业行吗?”当时,我的内心坚定的回应:“别看我是外行,我一定要做给你们看看!”凭着憋胸难忍的不服气,望着满山林木资源的荒芜,怀着“在家千日好,出门一时难”的家乡情结,我毅然于1999年收购了当时负债120多万元的老茶园,成立了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厂,开始了我的真正创业之路。
城楼寨茶厂成立后,我白天带领着附近的乡亲们开荒,栽苗灌溉,除草施肥,人晒得黑汗水流,双手脱了一层又一层皮。晚上自学《中国茶事大典》、《有机茶的种植与加工》等书籍。在茶叶采摘的淡季,我多次前往福建、浙江等地茶叶种植生产先进地区取经,多次到杭州中国中农质量认证中心、中国茶叶研究所学习,请专家亲临茶厂指导,拜访制茶名师,请教制茶技艺。一时间城楼寨茶在武汉周边地区小有名气。
但是与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、君山银针等中国“十大”名茶相比还需努力。要继续扩大城楼寨茶叶知名度,要振兴新洲旧街茶业,必须练内功、扩基地、创品牌,走科技兴茶之路。一方面选派技术人员到四川和杭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制茶工艺;另一方面将茶厂周边村的茶农组织起来,开发新茶园,扩建茶叶基地500亩。与120余户茶农签订产品种植订购合同,成立城楼寨茶叶专业合作社,并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标准化加工厂房和引进名优茶清洁生产线,实行“企业+基地+农联户+营销中心制”生产经营模式,进行统一标准、统一包装、统一商标,创制了“城楼碧峰”名茶品牌。茶厂注重种植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质量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,着力打造生态茶、健康茶、放心茶,并在新洲、武汉、黄冈等地设立了3个茶叶经营连锁店,开始把“城楼碧峰”茶推向全国。 2005年4月26日武汉黄鹤楼茶拍卖会上,作为武汉黄鹤楼品牌茶的发起股东单位,提供的“城楼寨”100克翠尖茶和100克翠芽茶分别被拍卖到人民币18万元和14万元,创全省历史高价。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关怀下,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,城楼寨茶厂成为武汉市有机茶种植与制作的标准化示范基地,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:“城楼寨”茶相继获湖北省名优茶;鄂茶杯金奖和AAA信誉品牌奖;被中国国际贸促会列为联合向欧洲市场推荐的中国高质量产品;通过国家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质量认证,成为武汉地区首家有机茶生产厂家;荣获武汉市质监站、质量计量协会颁发的“质量信得过企业”荣誉称号。 “九头鸟”茶荣获湖北省名优茶评比“鄂茶杯”金奖;茶厂获得了国家食品加工证书。“城楼碧峰”茶荣获2010年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;2011年“城楼寨”获批武汉首批老字号;2013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在茶厂模式的带领下,周边农户逐渐摈弃种植传统的棉花、大豆等农作物,纷纷选择种植茶叶,农户的种植收入由原来的年均8000元增加到现在年均2万多元,茶厂季节用工300余人,每年发放工资500余万元,大大缓解了山区农民的就业难问题。
为了响应政府发展生态旅游农业,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号召,我又大胆策划了综合开发茶园的探索。2013年,我试行了有机茶园生态立体种养殖体系模式的研究与示范,建立了茶—林(果)—牧(禽)—沼模式。在茶园内放养适量鸡,利于防治茶树病虫和茶园杂草;在茶园空地内圈养猪、牛、羊等牲畜,用其粪便发展沼气,沼液粪还原茶园增添有机肥。通过研究环境与茶叶生长的关系,栽培管理和农用物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,探索建立了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,解决了当前茶叶行业普遍存在的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,提升了茶叶生产的数量与质量水平。同时,投资1800多万元新建占地10亩的休闲山庄,建设一座宾馆,配备有会议室、多功能厅等商务设施;修建了名茶展示厅、茶体验园、观景台、品茶阁、读书亭、茶文化走廊、垂钓湖、250平方米运动场等休闲旅游景点,满足各类游客玩乐、赏景、品茶、吃住的消费需求和体验、享受大自然的宁静。
中国的茶道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茶叶产业正方兴未艾。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创业者,对茶文化的领悟和研究还不深,做的仅仅只是保护传承了“城楼寨茶”的传统技艺而已。虽然,城楼寨被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遗址,城楼寨传统制茶技艺已于2014年被新洲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15年将被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我个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成为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茶叶协会会长。但是,要更好地研究和领悟茶道文化,要振兴新洲旧街茶业产业,擦亮城楼寨品牌名片,我感到铁肩担义、任重道远。经济领域有一句俗话:没有过时的产业,只有过时的模式。茶叶产业同样如此。今后不仅要传承好城楼寨茶的传统技艺,而且要竭尽全力加强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,发挥示范效应,做强做大新洲旧街茶叶品牌,把有机茶园风光与有机绿色健康美食结合起来,为让新洲旧街大别山革命老区成为八方来客“闻茶香、品茶味、悟茶道、赏茶景、尝美食”的天下乐园尽一份绵薄之力。